舞台圈App下载广告
剧场有光 | 民乐驻演,何以撬动市场?
一轮23天23场、二轮15天19场、三轮25天28场,音乐会类型的驻场演出极为鲜见,而以民族音乐为核心,打造适合长期驻演的文旅项目在国内更是前所未有的尝试。上个月,由上海民族乐团与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联合出品的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第三轮驻场演出收官。这一可谓“开民族音乐会驻场先河”的项目,自去年10月启动口碑鹊起,成为民乐探索多元艺术表达、更新传播方式的样本。

1.jpg
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曲目《山水》

“练”
三轮驻演,创新突破焕发新生机

截至目前,驻演版《海上生民乐》已完成70场,以平均上座率75%的成绩成为上海民族乐团最具号召力的原创音乐品牌,即便周一至周三非演出黄金档的日子也超60%,观众购票踊跃。

《海上生民乐》起源于2016年,这一上海民族乐团推出的品牌音乐会曾在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音乐厅、柏林爱乐音乐厅、易北爱乐音乐厅等国内外顶级音乐厅巡演二十余场。在巡演基础上打造的驻场版,打破民族音乐会的传统观演模式,实现《海上生民乐》原创品牌的深度孵化与全新突破。

“传统”与“当代”相碰撞,成为驻演版《海上生民乐》受欢迎的关键。音乐现场采用古今中外丰富多样的民族乐器,对八首风格多元的原创作品重新创编,串联述说民族音乐之人文,融合书法、国画等多个文化元素,通过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拓展表演场域的边界,以声、景交互融入现代审美意识,构筑多元交融的立体视听现场,掀起数字时代海派民乐的新浪潮。

2.jpg
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曲目《水行》

三轮演出并非一成不变,常演亦常新,不断就音乐、舞美、灯光、多媒体、音响等多方面调整优化,发掘当代民族音乐更多可能性。比如首轮驻演的《酒歌》演绎了霸王项羽的英雄豪情,二轮推出的《虞兮》则转化了人物视角,琵琶演奏家化身虞姬,联袂的京剧也相应由青衣改为花脸,刚柔并济间,讲述红颜长歌、至情不渝的千古绝恋。

3.jpg
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曲目《虞兮》

“现场体验打破我对传统国乐的认识,历史与现实交汇、时尚与艺术融合,原来民乐还可以这么时尚且充满韵味。”“从音乐中看到了中国的山、中国的水、还看到了中国的人。”结合了现代元素的驻演版带给观众无限惊喜。《海上生民乐》艺术总监、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三轮驻演让我们收获了一批热爱国乐的粉丝。其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诗歌中不同的风格意境,孕育涵养自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通过民乐驻演让观众感受到中国音乐的千年回响,激发对民族文化的思考,正是当代海派民乐的精神内涵。”

之所以打破常规推出驻演版,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坦言,与多年来的观众累积和市场时机密不可分。“音乐会版《海上生民乐》是上海民族乐团的经典品牌,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为驻演版提供了良好基因。去年在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的指导下,上海音乐厅与上海民族乐团深度合作,最大程度共享场团资源,让作品有了内容创作和项目运作的双重保障。此外,近年传统文化和文旅融合备受关注,打造一台符合当代审美的传统民乐驻场演出,是市场对从业者提出的‘命题作业’,需要有人来迈出第一步。”

“炼”
多组挑梁,锤炼团队培养新生代

相比单场演出,驻演版无疑对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场“马拉松”般的体验与挑战,不仅需要演员保持稳定的演奏状态,琢磨音乐表达更多的可能性,提升对音乐内涵的解读,同时也需要幕后各个技术工种之间的完美配合,确保作品的整体呈现。

为了配合驻演,上海民族乐团加强演奏人才梯队的建设与培养。去年底,多个声部的演奏家以《海上生民乐》的独奏作品作为考试曲目进行年度业务考核,储备后续力量。通过工作坊的排练形式,首轮驻演的原班人马与新成员们接力传承,一批批新生代演奏家在《海上生民乐》的舞台上脱颖而出,几位刚入团的90后演奏家也崭露头角。

演员的变化带来了作品的版本变化。比如在第二轮中,原本《酒歌》由男版的“霸王”改为女版的“虞姬”,同一首作品因主角性别切换而成就另一个版本,为演出增加新的看点。又如曲目《蜂飞》,青年演奏家应怡婷、凌檬、李晨晓、蒋元卿和李春旭首次登台演绎这首高难度作品,还精心设计了斗琴片段的互动,现场飞速的演奏一气呵成,上下翻滚的音流,生动描绘野蜂振翅疾飞时的场景。

4.jpg
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曲目《蜂飞》

“排练百次,不如演出一次。”以演代练,以演促练,对青年演奏家们来说,驻场演出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展示平台,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与成长机会。“通过三轮驻演,乐团的青年人才飞速成长,人才梯队得到前所未有的充盈,九首作品每一首都有几组演奏家可轮番上场。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让同一作品焕发出不同的个性魅力,也为观众‘二刷’‘三刷’提供更多可能。”上海民族乐团副团长钱卫红表示。

除了技术要求,疫情防控成为特殊时期驻演的另一大考验。为保证每轮驻演顺利进行,《海上生民乐》的每首曲目配备了两至三组演员阵容,确保疫情期间能不间断“持绿码”上场,大大降低了演出风险,而“突发状况”更考验了团队的应变能力,让团队在实操中得以锤炼。在三轮最后一场演出中,原定京剧演员可能无法前来,乐团及时制定预案,邀请第一轮驻演中的乐团琵琶声部首席俞冰前来救场,成就了《海上生民乐》第三轮收官之夜的惊喜彩蛋——用两把琵琶分别饰演霸王与虞姬,与京剧表演交相辉映,双琵琶联袂京剧版本的《虞兮》首次亮相,引发观众热烈的反响。

“链”
多元链接,扩大品牌影响力

对于一项创新打造的驻演项目来说,很大的难度在于如何打响首轮之战。好在,驻演版《海上生民乐》作为文旅项目“海上生民乐”中的重要版块,通过整体推广获得更多首轮关注。

2021年10月,文旅项目“海上生民乐”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切入点在上海音乐厅推出,包含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驻场演出、“光音故事”大型3DMapping墙体秀、“何似在人间”新国乐沉浸艺术特展三大板块内容,通过建筑、艺术、音乐、光影、科技的交互,实现“国际风范”与“东方神韵”的深度交融,市民游客纷纷前往打卡。

5.jpg
上海音乐厅墙体秀

“很多人看过迪士尼的夜间墙体秀,但在上海市中心的地标性剧场观看墙体秀,应该是头一回。”方靓表示,通过三位一体的活动吸引音乐、视觉、展览爱好者,在环环相扣的设计中链接多方客群,对于推广驻演形成加成效果。“只有来了,才有可能引发观演消费;只有内容好,才能让顾客在剧场停留的时间更长。”

没有明星效应,每轮都需要挖掘新的消费刺激点是民乐驻演的推广难度所在,但优势也十分明显。其影响力不会随着每轮驻演结束清零,反而能累积口碑对下一轮形成助力;靠品质而非流量获得的市场,也能让品牌发展更加持久稳定。

饱含科技感和现代感的《海上生民乐》有着明显的年轻属性,新媒体成为发酵主要阵地。演出前后,不少穿着汉服的观众在唯美剧照背景版前打卡留念,购买文创产品也成了“海生”迷们观看演出的标配,微博、小红书、大众点评的好评不断。如今,驻演版“海上生民乐”已经成为众多家庭感受民乐魅力、普及艺术教育的好去处,也成为年轻人打卡网红演出又一道风景,甚至吸引常驻上海的外国人前来感受国风之美。

6.jpg
身着汉服打卡的年轻观众

与当代年轻人对上话,民乐才能有未来。驻演版《海上生民乐》改变了众多观众对民乐演奏的认知,“嘈嘈切切错杂弹”亦可雅致唯美,古老传统亦可年轻有活力。近年来,一批批不同风格的原创民乐作品出现在观众视野。上海民族乐团《国乐咏中华》音乐会从五千年中华文明汲取艺术灵感,用开放包容的海派民乐咏叹中国精彩;音乐现场《共同家园》拓宽民乐创作疆界,呈现海派民乐与世界音乐的对话与交融;多媒体音乐现场《栀子花开了》展现青春唯美的民乐“小清新”,皆成为推广民乐的有益探索。

试水驻演,不论对内容创新、人才培养、品牌打造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收获也是前所未有的。本次上海民族乐团与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的合作,彼此不断深化了解、发挥强项、互助共赢,不仅让项目获得1+1>2的效果,更对演艺机构突破壁垒、挖掘潜力有着重要意义。近年全国各地新成立的民乐团不断出现,原创作品愈发丰富多元,“思考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在肥沃土壤之下,民乐市场开出的“文化自信”之花定会愈加繁茂。



来源:中国演出行业协会    本站编辑:刘明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