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圈App下载广告
任冬生:延续经典,再塑当代舞台中国式审美!
2022年12月16日,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主办的CISD第九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在上海戏剧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面向未来的传统经典”为主题,邀请英国著名灯光设计、舞台设计家塞伦·巴格诺尔(Ciaran Bagnall)担任主讲嘉宾,同时还邀请十位国内著名舞台美术家、导演、学者参与主题论坛。

12月16日下午,国家一级舞台美术设计、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副团长任冬生带来了以《延续经典,再塑当代舞台中国式审美》为题的发言,分享了数字化时代经典传统的创作思考。

1.png

关于未来

首先我想谈谈什么是我们所面临的所谓“未来”。似乎最近几年大家越来越关注“未来”,但从公众心理上来讲,关注它除了时间概念上的“将来时”以外,更多的是对未发生的,未知带给我们的一种强烈的好奇,甚至可能是某种恐惧或担忧。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必然给创作者提出了一些挑战。当创作者面临舞台技术的升级,选择更多样时,不应为了视觉效果而使用新的技术,而是需要用新技术更好地讲述故事。

我非常认同塞伦·巴格诺尔先生所说的一点:一台作品一定要有观念,同时要选择最适合的手段或技术在舞台上呈现出来。

2.png
《对话·寓言2047》剧照

我想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技术的指数级进步带来了诸如元宇宙等新概念以及各种增强视觉,穿戴设备等等,给我们熟悉的世界带来了极大的感官冲击,这其中同时夹杂着惊喜与些许面对未知的不安。其二:在当下,与其说是“传统经典”在面向“未来”,不如说是:我们史无前例的,群体注视着它们二者。事实上我们同时急切的关心着“未来”的何去,与“传统”的何从,充满期待也有些许彷徨。

在我看来,目前诸多关于未来的探讨,例如“元宇宙”等,更像是1998-1999年的互联网热潮,巨大的想象空间也同样催生了诸多概念产生,正如大家所生活着的世界,最终我们融入了曾经我们充满想象的语境里,但一定与最初的设想保有一段距离。我们要警惕的是对技术革命盲从式的跟风,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关于未来的图景一定会经过其同时代诸多产品的优胜劣汰,最终重新与我们已拥有的周遭构建成新的、且可持续的形态。其实所谓“元宇宙”的商业布局并不是全新的,我国的重要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早就曾提出过“灵境”这一概念。事实上,从某种科学推演的角度上说,对于未来的猜测是一个必将到来的客观实在,它并不是幻想,它必然会到来。

3.png
《对话·寓言2047》剧照

在这一点上我们团队在这些年着力进行了一些极具针对性的舞台艺术上的探索:

例如大家熟知的张艺谋导演观念作品《对话·寓言2047》。诸多节目分别将一个十分传统民间原生态与新的科技手段进行并峙,实际上也是想构成一种未来与传统的对话,当然我们并不执着于所谓的经典,更多是以视觉对话的方式制造开放式的情景,把寓言留给观众去理解。技术层面上我们极尽所能,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选取最前端的技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面对大量技术的瓶颈,想象力延展出的形态最终要受制于所处时代的技术极限,当然这里也包含创作者的思维极限。因此我愿意这样理解:我们所有创作者面对的未来,是我们共同去建造的,其中思想,和技术的瓶颈共同作用成最终我们达成的现实。当然所有人都希望能够超越当下的局限去感知一种前所未见,我们面前正是无数个展开的平行宇宙,因此我更喜欢钱学森提到的“灵境”一词,它更具古典与中国美学的意境。

关于传统经典

从守正创新的基本立场上谈传统经典:“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正式因为它们经历了岁月洗礼。而“传统“更是一个特定族群创造一切的精神土壤。对于我们所拥有的这个充满包容,兼收并蓄的传统文化,我们能真正的吸取了其中一点点养分都足以使我们终生受益 。作为创作者,我们都在有意无意的延续传统经典。“他”见证着我们所有人的成长,我们传递,挖掘,或坚定地守卫着“他”,即使是试图以颠覆和发展的姿态去创作,亦是“他”给予我们不断面对未来的勇气。

4.jpg
《舞动经典》剧照

我在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里做的首件事,便是将北京舞蹈学院70余年以来创作的经典剧目进行复排,这些剧目凝聚着历史与血脉,让每一个演员都用身体感受传统,让他们的身体产生一种记忆,将记忆埋在身体的血脉之中。当作品跟身体重叠的时候,血脉里的记忆便会将这种传承延续。

我们是一个历经了苦难的民族,历史上经历无数血与火的洗礼,我们的国家经历百废待兴,人潮汹涌,直到以自身的度强大再度自信的立于当今的世界之林,我们不能忽视传统经典的力量。

5.jpg
《舞动经典》剧照

如果把传统与经典比作一个人的话,“他”是与我们一同面对未知未来的坚定“战友”。

从创新驱动的发展角度看传统经典:我个人更愿意将之理解为一个变量,我们可能习惯于将过往传统经典在精神层面上升到信仰高度。但作为创作者,也要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轴里去更为客观的审视它们,主要有两点:

第一:传统与经典在每个时期应有其特定的历史使命,而非以墨守成规,阻碍其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新的广泛的社会意义与新的艺术价值。

第二:新的时期也应诞生新的时期,代表当下,同时影响未来的新的经典作品。

6.jpg
《舞动经典》剧照

综上

我们需要以传统为友:锐意探索,延续经典,再造经典。

也许我们所面对的未来会异常凶猛:人类科技的发展是指数级,是加速度中的状态,面对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下一个大的技术飞跃,虚拟空间,增强现实,人工智能ai等领域对创作者,甚至创作本身都带来巨大的挑战。

纵观当下的舞台艺术,面对未来这一题材的创作亦不在少数,各种新的影像,屏幕技术,以及为了创造个性化的视觉观感不惜穷尽各种各样的形式感。回到我们的主题《面对未来的传统经典》,我想面对技术革命时期的虚拟空间、增强现实、人工智能、AI技术等,对于创作者,甚至创作本身带来了巨大挑战。每个创作者该选择用怎样的手段讲好舞台上的故事,以及对舞台艺术创作题材的选择,干扰了戏剧本身所要传递给观众的力量。该如何正本清源?选择权就在创作者手里。应回到舞台的本体,真正理解经典和传统,在舞台视觉上发展出具有个性化和独特的中国式舞台视觉。



来源: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本站编辑:刘明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