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圈App下载广告
音乐节成”演出刺客“:音乐节涨价涨在哪里?
“雪糕刺客”后“演出刺客”登上热搜,音乐节恢复后价格高歌猛进,几年前只要300元的单日票,现在普遍在500元以上,“音乐节刺客”一词的背后,暗涵着年轻人“被消费升级”但体验欠佳的愤怒。

11.jpg

随着时间走进七月,在家蛰伏了整整一年的年轻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迫不及待想要出门撒欢。动辄千人的音乐节现场,成了很多年轻人解封后的集体活动的第一选择。尽管大家在不能出门的日子就提前盘算好了去音乐节的妆容和穿搭。但当音乐节真的复苏,兴冲冲打开售票页面时,却发现昔日的音乐节已经涨价了。

12.jpg

“铆足了劲等着冲音乐节,看到票价的瞬间像是被一盆冷水从头泼到脚。”
“咬咬牙准备下单,等再刷新进去,票已经被抢光了。”
两天前,一个叫做“演出刺客”词条登上了微博热搜。
在社交媒体里被描述成“价格不敏感”的年轻一代,正在遭受各种各样的“刺客”袭击。

13.jpg

有网友调侃说:“这不是演出刺客,这是演出杀手。”

1、音乐节偷袭年轻人

在没有音乐节的日子里,资深乐迷小刘每隔几个月就会在自己的微博里打卡念叨:下个月能看音乐节吗?

14.jpg

虔诚祈愿了一整年,今年六月初,他在网上看到了音乐节恢复的消息。

“不能去看音乐节的日子里,只能用手机里几年前拍的视频过眼瘾,两年过去了,当年去玩组建的乐迷群里,有人毕业工作,有人娶妻生子,很久没这么热闹过。”

15.jpg

另一位新晋摇滚乐迷沈畅告诉我们:“原本大二暑假计划是去看音乐节,赶上疫情无限期延,如今毕业,学生优惠都没了,这次硬着头皮也要去打卡。”音乐节恢复后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几年前只要300元的单日票,现在普遍在500元以上。“现在能用疫情前1.5倍的价格订到,都算是一种走运。”

16.jpg

有网友总结了最近部分音乐节价格,其中单人vip票价最高已经卖到1288。

17.jpg

据大麦网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内将有35场音乐节开演,其中最贵的双人票价卖了1700元。

18.jpg

“我现在真的快看不起音乐节了”见证过十年中国音乐节的小刘感叹道。“几年前,300块票价的音乐节,就能看到海外艺人,现在各家音乐节的阵容都差不多,明知道价格偏贵也不能怎么样,聊胜于无,想看现场音乐也没有其他选择。”

2、音乐节涨价,涨在了哪里?


为了搞清楚究竟为什么涨价,我们找到在国内某头部音乐演出公司从业者李仁,听听从业者对“演出刺客”的现象怎么看?李仁告诉硬壳INK:“疫情前我们的普通票价格是380~480,疫情后以今年我们承办的音乐来说,票价是580,确实在上涨,上涨空间差不多在30%左右。”

19.jpg

成本上升

今年涨价的主要原因是演出成本上升,上半年公司演出基本都是空档,行业里所有公司都受到些影响。

搭建成本、设备成本都在上涨,尤其是演出成本,艺人的秀费也在上涨。

人数限定

另一个原因在于,现在行业规定的报批人数比之前减少了,比如之前音乐节当天的最大人数是1万人,现在只能卖70%,也就是7000人左右,人数减少之后相应的乐迷每个人分摊的票价就会上升,心理层面就会感觉涨幅有点大。

服务升级

涨价现象确实存在,但并没有网上说的“刺客”那么夸张。

现在我们会在定价时区分不同票价,会为更贵的票价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优先入场通道,或者更好位置的观看区域,服务的升级也体现在了价格提升上。

涨价是文娱行业都要面对的,涨价的逻辑和疫情后电影票价格上涨差不多。

3、消费升级,体验下降


最近流行的各种刺客,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那些影视剧中隐匿在暗处,专门搞偷袭的反派角色。只不过,现在被刺伤的不是年轻人的身体而是他们的钱包。

20.jpg

成本上涨带来的涨价也许可以理解为市场行为,但如果大家花的真金白银,没有收获预期的演出,就难免会心生不满。“音乐节刺客”一词流行的背后,也暗涵着年轻人“被消费升级”但体验欠佳的愤怒。

李仁告诉我们:“我虽然是从业者,但同样也是乐迷,一方面,我想呼吁大家理性消费,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支持喜欢的音乐人,另一方面作为音乐节举办方,也应该进一步提升配套服务,用更高质量的演出回馈大家。”

一周前,不明价格的贵族雪糕和一堆平价雪糕混在一起,结账时刺你一刀;现在,音乐节虽然明码标价,但这种被动的消费升级,一样会让大家感到怀疑。

其实,乐迷们的需求很简单,希望涨价的同时,演出阵容和服务能对得起价格。



来源:道略演艺    本站编辑:刘明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